., .
超亮
., .
首页 > 文章 > 详细

用正确姿势看“LED+可穿戴设备”

2015-11-02 10:34:14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目前在实际的报道或者表述过程中,通常是将智能穿戴与可穿戴设备两者之间对等起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准确,只是为了更好地普及智能穿戴产业,因此在普及过程中通常就会出现两者混合使用的情况。可穿戴设备,其实只是智能穿戴产业中的一个分支,是指围绕人体智能化的那部分。

  可穿戴、智能穿戴产业从谷歌眼镜、苹果手表引爆至今,可谓是一路奋进一路遭争议,尤其是一些业外人士对于可穿戴设备产业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引发这种担忧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可穿戴设备的价值认识不充分,是我们的认知受到了当前市场上所呈现的可穿戴设备的影响。如果说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只是当前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所呈现的健康监测,或者是眼睛眨一眨拍个照之类,这只能算是一个“玩具”产品,并不具备颠覆性,也不会成为生活必需品。

  可穿戴设备真正的价值在于人体感官功能的拓展,也就是说借助于可穿戴设备让我们的生理、心理,以及我们的感官能力获得了延伸与拓展,这才是可穿戴设备真正的价值与意义,也是颠覆的根本所在。最形象的理解就是我们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所描述孙悟空的一些“特异能力”,如顺风耳、千里眼,这些能力的本质就是我们感官能力的拓展,这在可穿戴设备时代将不再是故事情节,而是即将到来的一种生活体验。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可穿戴设备,不论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服饰等产品,从产品功能层面而言显然还没有真正凸显出感官拓展这一核心价值。大部分的产品都还只是围绕着可穿戴设备的产品本身凹产品,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感官拓展的价值层面进行探索。不过,虽然距离“梦想”还有一段距离,但整个产业已经站在了起点上,我们只需要给予可穿戴设备产业更多的时间、空间、包容,无限美好的未来可穿戴时代必将到来。

  当前,很多人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最多只能充当手机“小三”的角色。然而,在物联网的时代,电话的通讯功能将不再那么重要,正如短信被微信所取代一样;同样,我们今天所认知的很多东西,在物联网时代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伴随着智能穿戴技术的升级,智能手机终将被智能穿戴设备所终结。目前,我们虽然还无法给出这场终将的准确时间,但不论你信或不信,未来正在以我们无法阻挡、无法预见的方式悄悄来临。

  智能穿戴的 5 大关键技术

  1、人机交互技术 :在物联网时代,当人成为“万物”控制的中心时,人“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将随即发生变化。着眼于直接、便捷的交互相求,一种基于人类生理特性的交流方式将应运而生,就像当下人“机”之间可以直接“对话”的交流方式。

用正确姿势看“LED+可穿戴设备”2.png

  2、虚拟显示技术 :从屏幕的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时代,我们的生活围绕着最为传统的第1屏来构筑,也就是电视屏幕;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开始转向于围绕第 2屏来构筑,也就是电脑屏幕;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开始随着第3屏幕,也就是手机屏幕来构筑。到了物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将再一次被改变,显示方式也将由当前的物理屏幕转向于可在任意空间显示的“轻”屏幕,而生活也将围绕着“无处不在”的第4屏,即虚拟显示技术展开。

用正确姿势看“LED+可穿戴设备”3.png

  3、云平台与人工智能 :由于前端的数据处理中心转移到了云平台,那么在云平台上的海量数据靠当前的程序运算与抓取显然是难以满足物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于是,具有自我运算、判断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势必将成为下一个关键技术。

用正确姿势看“LED+可穿戴设备”4.png

  4、无线通讯与充电技术 :目前,通讯技术已经由过去的尾巴网线,进入到了4G网络。但其通讯覆盖、通讯效率等,仍然难以满足物联网时代对于数据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需求。从目前的技术发展层面来看,5G、6G等技术的到来,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点。

  5、兼容的系统平台 :在物联网时代,海量的数据将通过无处不在的智能穿戴终端设备而被释放出来。此时,可以说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大到“垄断”所有的数据。届时,不论是苹果、安卓,还是微软W10,不管现在是封闭还是开放,未来都将实现相互兼容,即不同平台背后的数据库都将会在某种程度或是某种商业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互通。用户不论购买基于何种系统的设备,只要该系统是这个系统平台协议中的成员,就能够获取相应的数据与服务。

  但是,智能穿戴也不是高深莫测。今年6月,英国伊尔福德艾萨克牛顿学院的三个14岁孩子发明了一款名为“STEYE”的安全套。STEYE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某些特定性病病毒的识别,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毒细菌变化自身的颜色。

  “LED+可穿戴设备”技术重大新进展

  2014 年3月,华盛顿大学的徐晓东(音)和Jason Ross研发出世界上最薄最小的LED,厚度只有3个原子,仅为传统LED的1/10 ~1/20,因此,它能轻易的被折叠和弯曲。徐晓东希望利用这种特性将它运用在可穿戴设备上。并且,徐晓东认为这种新型二极管也许可以替代传统的电脑芯片,从电信号传输发展为更节能高效的光信号传输。同时,这种发光二极管还可以用在照明,以及纳米激光发射器和3D硅技术等前沿领域。

  2014 年5月,清华大学与美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微型超级电容,由于质地属于易弯曲,该电容器可用于缝制入智能服饰和可穿戴移动诊疗设备中。该微型超级电容器由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合制纤维构成,相当于4V-0.5mah薄膜锂电池,创超级电容之最。此外,这款新型电容器的再充率也非常优秀,在进行 10,000充/放电测试之后,该设备仍然能保持93%的出厂水平。

  今年4月,我国研究团队研发了聚合物发光电化学电池(PLECs)。PLECs相比于其他发光二极管(LEDs)有诸多好处:工作电压低,光电转换效率高,功率效率高。PLECs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因为它们无需使用对空气敏感的金属,可以在粗糙表面上使用。PLEC纤维采用溶液法进行制备,这些发光纤维可以织入织物而不损害其发光性能。这使得它们成为未来发展可穿戴电子产品和其它编织电子产品有力的候选材料。

  今年8月,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将LED纱线技术移转给LED封装厂宏齐子公司宏光电生产研制,LED纱线预估年产值2.5亿元。除了已量产线性发光体衣服,制成交通与清洁人员夜间警示背心衣外,另研发LED背包、显映智慧衣,其中LED背包,预计明年第2季可量产。

  上个月(10月),日本TDK株式会社开发出了最适合于今后将飞速普及的可穿戴设备的超小型Bluetooth SMART模块SESUB-PAN-D14580,并已从2015年7月起在日本开始量产,预计月生产量为30万个。该产品大小与分立器件相比,可减少 60%以上的基板占有面积。该产品支持Bluetooth标准——Bluetooth 4.1 SMART,与以往的Bluetooth相比,电耗降低到1/4左右,实现了低电耗。模块采用电池驱动方式,最适合于要求小型、轻量、低电耗的可穿戴设备。

  上个月(10月),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及其根特大学联合实验室(CMST)提出了一项具有热可塑性的可变形电子产品相关的新技术,实验对象为低成本2.5D自由形状的刚性电子产品。该技术通过飞利浦LED灯座进行评估。这项技术基于曲流形互连,可实现动态拉伸弹性的电子电路,包括LED在内。IMEC和CMST对可变形电路进行的热可塑性测试增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在环境智能及可穿戴智能应用领域制作出新颖的灯具设计。

  虽然距离“梦想”还有一段距离,但智能穿戴、可穿戴设备产业已经站在了起点上。可穿戴设备正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LED+可穿戴设备”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luomeifeng]
分享到: 更多
null
null

最新新闻

精彩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