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等不来鸿海投资的夏普似乎已经按捺不住了。7月15日,夏普官网宣布了一则组织变更和人事变动通知。此举被外界视为旨在推行按事业部门进行核算管理,使夏普的组织结构更加符合鸿海严格管控的成本要求。
受中国政府反垄断调查影响,鸿海原定于对夏普3888亿日元的投资一拖再拖。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此前曾预计6月底就能完成所有法律程序,夏普也计划在7月1日起实施大规模的组织改革,但中国商务部针对海外并购的《反垄断法》审查时间超出预期,双方未能如愿。
根据通告,夏普将从7月16日起进行内部小幅的架构调整,包括将夏普消费类电子部门的云服务推进中心变更至通信部门。该中心一共有200~300名员工,一直在推进消费电子产品中运用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调整之后,该中心将转移至从事手机业务的通信系统业务部门旗下。据日本媒体报道称,这是因为鸿海十分重视业务本部和各业务部门的独立核算,对于这种无法量化效益的组织难以接受,所以夏普取消了这一战略推进部门。
除此之外,在通告中,夏普还将日本和亚洲两大消费电子公司的营销业务及企业业务合并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白电事业部。未来两家公司的人事和技术部门将重新调整。
这些变动可以说是夏普在等来鸿海注资之前先行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夏普副社长野村胜明在7月份向员工表示“预计将在7月中旬完成出资”,但时至今日,资金仍未到位。
资金未到,也意味着夏普暂时不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即将担任夏普下一任总裁的鸿海集团副主席戴正吴为首的新的管理层也未能上任。今年6月,郭台铭在鸿海股东大会上提出,夏普长期亏损,存在严重的效率低下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外科手术”大重组,甚至提出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7000人。
夏普2015财年财报显示,该年度净亏损达2559亿日元,远超其此前预估的1700亿日元。夏普希望通过鸿海注资来改变其资不抵债的困境。
《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鸿海集团询问投资进展,截至发稿,并未收到鸿海回复。不过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野村胜明14日在拜访大阪府界市市长竹山修身时透露,中国政府对鸿海投资夏普一案的反垄断调查已接近尾声,有望尽快通过该笔投资。